近年来,潍坊市奎文区积极践行“工业上楼”发展模式,通过集约利用土地资源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,有效激活了以电子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一、工业上楼的内涵与优势
“工业上楼”是指将传统平面式工业厂房转变为多层或高层楼宇式生产空间,实现产业空间的垂直拓展。这一模式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:一方面,它大幅提升了单位土地的利用效率,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;另一方面,通过产业集聚和功能复合,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。
二、奎文区电子产业的转型升级
奎文区作为潍坊市中心城区,长期以来以制造业见长。近年来,区政府瞄准电子信息技术产业,推动“工业上楼”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:
1. 建设高标准电子产业园区,引进智能终端、半导体元器件等高附加值项目;
2. 打造研发-生产-销售一体化产业链,吸引头部企业设立区域总部;
3. 配套建设人才公寓、技术孵化平台,形成“楼上研发、楼下生产”的创新生态。
三、新质生产力的激活路径
通过“工业上楼”,奎文区有效激活了新质生产力:
- 技术创新驱动:依托楼宇型产业园,集聚高校院所和创新团队,联合攻关关键技术;
- 绿色低碳发展:采用节能建筑设计和智能化管理系统,实现能耗降低与效率提升;
- 产城融合促进:将工业空间与城市功能有机结合,吸引高端人才安居乐业。
四、典型案例与成效
以奎文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例,该园区通过“工业上楼”模式,已入驻企业50余家,年产值突破30亿元。其中,某智能传感器企业通过垂直空间布局,实现了研发实验室与中试生产线的高效衔接,产品研发周期缩短40%。
五、未来展望
下一步,奎文区将深化“工业上楼”实践,进一步拓展至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前沿领域,完善政策支持体系,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,推动电子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集群化发展,为区域新质生产力持续赋能。
结语
“工业上楼”不仅是空间利用模式的创新,更是生产力组织方式的变革。奎文区的实践表明,通过精准定位产业方向、优化空间资源配置,能够有效激活新质生产力,为传统工业城区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的路径。